「為了家人打拚半生,退休之後兩夫妻卻因為沒有餘錢,無法盡情去做想做的事;看著兒子為了養家、給自己及岳家每個月的家用,努力地工作,甚至兼差打好幾份工,父母心中滿是不捨……如何讓自己老後生活有保障,又不會拖累子女呢?」
窮到只剩房子 不是玩笑話
以上是香港為了推廣「安老按揭計劃」,所拍攝的微電影《家用》裡的畫面,道盡了面對少子化,未來年輕一代肩上的重擔勢必會愈來愈沉重的問題。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?在有土斯有財的東方傳統思維下,多數人打拚一生,就是要擁有自己的房產,讓一家人安居;但由於房價居高不下,結果可能是——一生的積蓄只剩下房子。那麼「以房養老」似乎是讓擁有房產、卻沒有多餘現金的人,得以安老的一個方法。
根據內政部推估,台灣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,將於2017年達14%,進入高齡社會,在2025年,老年人口比例將達20.1%,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。因應老年化社會,如何活得健康、活得自在、有尊嚴,不僅是社會,也是個人的挑戰。
以房養老 安老的另一種選擇
老化是全球化的現象,而老後空有房產,卻苦無現金安老的狀況,也出現在許多國家。
美國在1987年由住房與都市發展部(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; HUD)提供HECM推動「逆向抵押貸款」(Reverse Mortgage; RM),「逆向抵押貸款」的特色在於採用「政府擔保模式」,保障借款人能終身定期領取貸款給付金額,同時保障銀行在貸款餘額,超過可貸款額度的98%時,可將貸款轉讓給HUD,減少銀行的風險。為分攤政府風險,HUD會向借款人收取保險費用,並提供給借款人專業的法律諮詢服務。
香港則是透過香港按揭證券公司,在2011年推出「安老按揭計劃」,採用商業性原則,但仿效美國做法,引進保險機制來降低後續清償風險。以房養老在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日本等國家早已行之多年。
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,很早就力主「以房養老」,在他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任內,也積極推動「台北市社會局公益型」以房養老。他認為,台灣住宅自有率超過80%,遠高於已實施「逆向抵押貸款」制度的歐美國家,在台灣推動「以房養老」對年長者來說,是多了一個選擇機會,讓他們可以自立。
張金鶚繼續補充,有意採用「以房養老」的長者,觀念也必須改變,同時了解自己的狀況,再做選擇;除此之外,在地老化也可以讓老人更安心,但在宅安老仍有許多的問題要解決,如社工的訪視、協助等,方能讓老人生活得更好。
他覺得「社會照護模式」的以房養老方式,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;老年人把自己的房產直接捐贈給社會福利團體,再由這些受贈的社福團體擔負起老人的長期照護責任。(撰文/賴麗秋)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Life Plus熟年誌》2016年12月號】
文章出處:http://www.cna.com.tw/magazine/4/201612010001-1.aspx
留言列表